尤其是,乔布斯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苹果全球的员工有4.6万人,乔布斯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动员这么一个巨大的群体夜以继日,奇迹般地创造出了美轮美奂的iPhone,靠的是一种激励机制,叫做股权激励。
到2011年4月,衡量商品整体价格的CRB指数已经大大超越金融危机前的600点水平达到680点左右。虽然没有像美国人那样欢呼无通胀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但通胀记忆的丧失却几乎持续了整整一代人。
从那些涌入超市抢购洗发水、肥皂、食盐的人潮中,我们已经嗅 到了山雨欲来的浓烈气味。金融危机之后,货币的高速扩张已经成为一种全球现象。但显然,紧缩,甚至只是维持现有的所谓稳健货币政策,将会导致经济休克。对于这种超高速度的货币扩张, 虽然有各种舒缓人们神经的学术解释(比如经济的货币化)过程,但无论如何都达到了令人胆战心惊的地步。应当记住的是, 这种社会反向运动与货币超发共同引发的并不断加强的通货膨胀,历史案例并不鲜见。
不止美国、不止欧洲,几乎所有国家央行都在乞灵于货币幻觉。谓汝不信,可以考察一下在一轮普遍的加薪之后,中国中下阶 层增加的购买力在通胀(包括资产价格通胀)之后究竟还剩下多少?由此我们也获悉:在中国,不引发通胀的利益调整将会何其艰难。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统计局和任何与中国数据打交道的人还需要面对其他棘手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长期以来,许多地方政府官员总是通过扭曲数据来帮助其提升仕途,或提高市场对经济的信心。
但这些指标都有其自身的问题。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处理中国经济的快速变化。除了那些受到密切关注的数据,参照一系列这样的替代数据,应该是全面了解中国经济形势的最佳方法。那么,如果参照这套方法,今天中国的经济形势如何?不幸的是,消息并不好。
正如欧乐鹰在书中所说,尽管对其本身而言并没有什么好处,国家统计局对编制通货膨胀和其他关键数据的细节始终保密。他的书覆盖了30多项和中国宏观经济有关的数据,不仅涉及了市场密切关注的也是常被质疑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消费者价格指数,也包括了那些次要的、但仍有助于了解经济全貌的指标。
到目前为止,国家统计局还没有公布关于这些权重的完整信息。最近中国的两个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发生较大分歧就是一个例子货运量持续疲弱、新增贷款回落、发电量降幅之大在全球金融危机后尚未发生过。在过去几个月中,那些似曾相识的关于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可靠性的问题,又开始浮出水面。
欧乐鹰(Tom Orlik)的新书《解读中国经济指标》,使这项任务容易很多。欧乐鹰在书中详细介绍了这些替代指标,如地方就业部门收集的关于劳动力市场供求的数据。一种更为复杂的办法是综合考虑一系列相关指标。事实上,即使在经济健康的时候,如果我们要构建一幅中国经济的完整画面,这方面的知识也是必要的。
作者最后还解释了CPI对股市、大宗商品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影响。相比之下,官方的失业数据仍然只包括在册登记的城镇职工,因此在今天的中国劳动力市场条件下,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用处。
基于此,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指数在政策开始放松的11月见底,而Markit指数目前依然疲弱的事实,向我们揭示了政策放松是如何影响经济的。在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中,发电量可能与其经济活动相关性较大,但它显然不是衡量服务业活动的理想指标。
两项指数的发布者均声称,他们的调查准确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的构成。来源: 财经网 进入专题: 经济数据 。作为热选指标之一的发电量,已经发出了红色警报。李克强曾告诉美国大使,较国内生产总值(GDP)而言,他更愿意关注发电量、铁路货运和银行贷款方面的数据。但是,当中国19个省份为十二五规划设定了雄心勃勃的10%以上的年均增长目标时,政府所公布数据的可靠性,仍难免受到质疑。所以,了解公布数据存在的缺陷是很重要的,即使缺陷并不是很明显。
在这本书中,每当讨论一项指标时,作者都用一节的内容来详述数据是如何被收集汇总的,对于编制方法的阐述,有些来自于政府的分析报告,或者来自于他自己的调查研究。正如欧乐鹰在书中所说,尽管对其本身而言并没有什么好处,国家统计局对编制通货膨胀和其他关键数据的细节始终保密。
无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准确与否,4月的各项数据均表现不佳。而在所谓解读数据的部分,作者还会花不少笔墨来介绍每一个数据的重要性,这也显示了他作为一个生活在中国的经济学家和新闻记者,对中国经济数据透彻的理解和独到的视角。
作者之前是北京一家机构的经济分析师,目前是《华尔街日报》驻中国的记者。只有当我们了解了这些数据的内涵,才能清楚理解中国经济的现实情况。
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的确如官方数字所示超过8%吗?月度工业产值和进口数据均显示出经济活动要弱得多。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统计局和任何与中国数据打交道的人还需要面对其他棘手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长期以来,许多地方政府官员总是通过扭曲数据来帮助其提升仕途,或提高市场对经济的信心。那么,如果参照这套方法,今天中国的经济形势如何?不幸的是,消息并不好。但这些指标都有其自身的问题。
针对目前的形势,决策者正在做出政策反应。多年来,统计局不断调整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的处理,以适应服务业在经济中地位的日益提高。
除了那些受到密切关注的数据,参照一系列这样的替代数据,应该是全面了解中国经济形势的最佳方法。不过了解统计局是如何得到这些数据,则是更准确地解释这些数据的第一步。
但比较清楚的是,由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编制的指数赋予大型企业的权重相对较高,而Markit的指数中较小公司的权重相对较大。他的书覆盖了30多项和中国宏观经济有关的数据,不仅涉及了市场密切关注的也是常被质疑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消费者价格指数,也包括了那些次要的、但仍有助于了解经济全貌的指标。
这种方法也得到了其他人,包括中国副总理李克强的提倡。到目前为止,国家统计局还没有公布关于这些权重的完整信息。统计局已投入大量资源改善数据的收集方法,特别是通过控制数据采集系统减少参与数据编制机构的数目。最近中国的两个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发生较大分歧就是一个例子。
由于存在对宏观数据准确性的质疑,许多投资者转向了他们认为可以看清事实真相的替代指标。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处理中国经济的快速变化
在西方遭受信贷危机冲击的时候,中国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大量投资。下面这篇经济学人封面文章为您解读中国特色的强势经济。
中国的储蓄率为51%,甚至比其投资率还要高。这就将要求政府降低私人投资利润丰厚领域的门槛,而这些领域仍然被效率低下的国企所主导。